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构建高职教育“一纳入四融合”新模式
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建设目标。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覆盖所有专业,探索形成了“一纳入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师资、平台、文化融合,培养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统一规划下,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各专业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统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系统化发展。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搭建了“三会主导、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共同开展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复合、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了融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实训项目,明确了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项目的学时学分;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互换制度,互换学分达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的30%;主动推行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代替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报告)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学生创业率、学生创新成果等纳入院(系)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构建“专创互融”的课程体系
学校以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从科学性、实践性、主体性、创新性的特征出发,围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的建设思路,结合专业自身特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自主开发、校外引进、校企共研,逐步建成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一是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为出发点,在专业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类创新创业专门课。在保留“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创新思维、创业实践指导”等必修课。二是面向专业,开发具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课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具有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方向的限选课,校企共同开发了案例式、模块化的《教师教育研究例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园林绿化设计典型方案》等专业创新创业课教材。三是结合专业领域创新,系统设计课程(项目)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训总学时比例不低于50%,实现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虚拟实验与生产性实训“三结合”。四是围绕创业实践,鼓励开设创新创业类任选课,引入《I Can》《KAB》《SYB》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创客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与专业教师队伍融合,培育“专创互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依托专业,校内培养与社会引入相结合,培训、实践、转型、孵化,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的教师政策倾斜,优先聘用企业专家、技能大师、技能传承人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双师型、创客型、导师型”融合的创新创业型教师团队。一是积极开展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讲师课程培训活动,鼓励教师持有“SYB创业讲师”“KAB创业讲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二是认真落实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施行专业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强化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支持教师参与创新项目研发、创业项目实践,积极推进“创客型”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推行专业教师指导和参与学生科研项目、创业项目制度,推进“导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五是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名师工作室、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兼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五年来,学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名师、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17个,培养SYB创业讲师53人、KAB创业讲师26人、职业指导师48人、职业规划师24人、心理咨询师124人。
创新创业平台与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融合,搭建“创训一体”的实践基地
学校以专业实验实训室(中心)为基础,以企业创新型实验室和各级工程技术中心为补充,统筹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了一批专业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践一体的平台,推进了创新创业平台与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有机融合。一是开放专业实训室,拓展专业实训室创新培育功能,推进创新思维、创意设计人才的培育区建设。校企共建了27个专业型创客空间,建成农类专业“沃野星创”国家星创天地1个、汽车类专业“襄阳汽车人”等湖北省众创空间3个、建筑类专业“智缘草堂”等襄阳市众创空间3个、医学类专业“育婴树”等校级创客空间20个。二是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融入学院创新型资源,共同推进技术积累创新的示范区建设,先后在襄阳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实验室等企业研发中心开展师生创新创业项目研发与应用。三是开展专业实训中心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试验区建设,建成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襄阳市大学科技园,接受孵化服务的大学生创业企业236家,孵化毕业企业66家。
创新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建立“和谐、包容、开放、分享”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学校积极开展众创视域下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推进校园内的创新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开源技术、创意交流、活动分享,建立了“和谐、包容、开放、分享”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一是营造和谐、包容的生态环境文化。学院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的建设中,以“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包容失败”的理念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搭建了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二是建设大众参与、开放共享的实践文化。学校把“实践育人”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面向教师学生、社会大众,开放实验实训设备,推进大众化的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项目,营造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良好实践氛围。三是构建竞争、交流、分享的竞赛文化。学校以专业技术为载体,在各专业普遍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以创意孵化、创业孵化、科技推广为路径,积极推进教师、学生、公众的“晒梦”活动;以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分享活动。
“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高职教育的“大众化”与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大众化”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其中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达到70%,培养了创业成功的创客600余名,有效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少数人参与”的问题。
“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线,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推动学校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示范校五十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五十强”学校,有效解决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
“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了一条高职院校“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平台建设的路径,推进了学校“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人才培养功能弱化的问题。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李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